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苏(2 / 2)

几人听了之后,却是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默。

他们也没想到,这小小的毒药背后,竟然还有这样的故事。

不过,包括薛启堂在内,另外三人都不知道陈安晏为何突然提到这青红之毒。

这时候,陈安晏想了想,并没有将丁坚中了青红之毒一事告诉几人,而是告诉他们,赵公公之所以会死,是因为中了青红之毒。

按照陈安晏的说法,赵公公是因为中毒之后才会不敌那些杀手。

蔡成章听了之后,却是皱了皱眉。

因为这件事他也是刚刚听说。

不过,转念一想,就算自己知道赵公公中了毒,可他却是并没有听说过这青红之毒。

这时候,尽管薛启堂还想多问一些这青红之毒的事,毕竟对于他来说,在最近这些年里一直在深究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,所以他对于这种古老而神秘的毒药也十分好奇。

不过,陈安晏还是让他先一步离开了。

送走薛启堂之后,陈安晏回到屋里坐了下来。

如今,到了这个时候,陈安晏的心中却是更加肯定,李彧和赵公公他们遇袭,绝对是北周和西夏人所为。

之前的那些迷药乃是来自西域,而这青红之毒又是来自北方,也就是如今北周所在之地。

而且,陈安晏猜测,这青红之毒应该跟西夏的蛊毒类似,似乎并不容易炼制。

否则,北周若是靠着这青红之毒,便能威慑这一带了。

可是,尽管陈安晏认为这就是李彧他们遇袭的真相,可是事隔这么久,这些杀手想必早就离开了江苏,甚至离开了大梁。

而且,除了那些杀手之外,还有一帮神秘人。

那些神秘人的身份同样是个谜。

听到陈安晏的分析之后,蔡成章也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。

其实,他们也想过这种可能。

虽然蔡成章心里也知道,在如今的大梁,其实也有人想要李彧的性命。

但这种事情毕竟不能光明正大的说出来,否则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。

虽然这在大梁朝廷里,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,可如今谁都不会主动去捅破这一层窗户纸。

蔡成章身为两江总督,他的一举一动自然也受到朝野上下的关注。

他辖下的江南省每年的赋税占了大梁的三成,这里可是除了京畿之外,大梁最重要的一个省份了。

一旦他真的将那层窗户纸捅破了,那就表明他是站在李彧的这边,到时候,恐怕他这个两江总督都坐不安稳。

毕竟,在如今的大梁,可还有不少人盯着他这个位置。

所以,对于蔡成章来说,自然也只能尽量的将这件事推给北周和西夏。

可是,朝廷对此自然不会满意。

毕竟不管怎么样,蔡成章的手上并没有什么证据。

所以,朝廷除了暗中下手和一些无关痛痒的谴责之外,也没有办法去跟北周和西夏对质。

如今,在听到陈安晏的分析之后,蔡成章却是有些无奈。

因为若是真如陈安晏所说的话,那这件案子恐怕永远都查不出结果,这自然不是蔡成章愿意见到的。

这时候,虽说李琳一直强忍着,但还是不住的哈欠连天。

毕竟这一路的舟车劳顿,从京城到南京的这段路上,一直都睡的不是很安稳。

7蔡成章见了,倒是有些歉意的告退了。

虽说按照惯例,李琳应该住进驿站。

不过,蔡成章的总督府毕竟是要比驿站舒适的多。

而李琳毕竟不是朝廷的官员,在他们看来,也不该用朝廷的那些条条框框去束缚。

到了第二天,蔡成章倒是很早就来向李琳请安。

其实,请安是假,他是想跟陈安晏商议,接下来到底该怎么继续查下去。

虽说眼下似乎已经有了一点眉目,可是对于他来说,却好像有些无从查起。

所以,蔡成章在向李琳请过安之后,很自然而然的带着李琳去见陈安晏。

一路上蔡成章的心里也在犯嘀咕。

自己身为一省总督,来向一位郡主请安到还算说的过去,可陈安晏不过是个九品官,却要劳动他们一位总督一位郡主前去叫他起床,这若是放在过去,蔡成章绝对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。

可如今,他不但这么做了,同行的郡主竟然觉得这就好像是一件十分寻常的事一样,丝毫没有三纲五常的想法。

不过,他们刚到陈安晏的门口,却发现薛启堂也在,而且,这位老神医在得知这两人的来意后,却是将他们都拦了下来。

原来,陈安晏昨日刚服了一次药,折腾了大半夜,一直到过了四更天才睡着。

李琳在听到薛启堂说的话之后,看起来似乎有些心疼。

而蔡成章看李琳的的样子,似乎并没有要将陈安晏唤醒的打算。

蔡成章见了,也不禁有些无奈。

想来若是换成自己去地方巡查,那些下面的官员除非是卧病不起无法动弹,否则不论是四品的道员还是五品的知府,都必定会到门口相迎。

可陈安晏在面对一位郡主钦差和一位总督的时候,竟然能摆出这么大的谱,而这位郡主还偏偏吃这一套,蔡成章看了看李琳,也不禁若有所思。

原本按照李琳的意思,她甚至想要留在门口等候,还是随行的侍卫悄悄提醒了她,她毕竟是一位郡主,这么做的话会有辱她这个皇亲的身份。

李琳这才无奈的跟着蔡成章离开了。

至于陈安晏,因为在服药之后,吐出了不少冰晶。

虽说驱除了体内的一部分寒气,可也把他折腾的够呛。

因此,他这一觉睡到快要中午的时候才醒。

在得知李琳和蔡成章一早就来过之后,陈安晏在梳洗之后便立刻前去拜见。

这里可不比京城。

在京城里的时候,因为有李文栋的照应,再加上那位礼部尚书洪遂良和兵部尚书魏文康也都十分看重自己,所以时间一长,他倒是觉得好像自己这么“摆谱”似乎算不上什么。

可这里毕竟是两江之地。

说句不好听的话,蔡成章便是这里的土皇帝。

之前跟蔡成章相处的那段时间,蔡成章倒是也对自己十分客气,但陈安晏很清楚,那是他看在李彧的份上。

而在见到了李琳和蔡成章之后,李琳倒是看上去似乎对自己有关切之意,可蔡成章看上去就好像有些不悦了。

其实,陈安晏倒也能理解。

这蔡成章毕竟是一位封疆大吏,自己就这么睡过头,薛启堂还让他吃了闭门羹,似乎并没有将他放在眼里,蔡成章自然会不悦。

不过,纵是如此,蔡成章还是淡淡笑道:“陈大人昨晚睡的可好?”

在听到昨晚二字后,陈安晏也确认了心中的猜测,立刻上前说道:“总督大人太客气了,下官原本应该一早来拜见,却没想到让大人受累了,还请大人恕罪!”

见到陈安晏的态度诚恳,蔡成章的气倒也消了大半。

其实,他也不是盛气凌人之人。

只不过,他担心陈安晏会仗着李彧的撑腰会有以下犯上的举动。

再加上,之前在护送李彧进京的途中,陈安晏有几次寒症发作的时候,他也在外面听着。

像那般撕心裂肺的叫喊,就算是他,听了心里也有些发寒。

因此,这蔡成章也收起了他的不悦,说道:“陈大人不必客气,你可是皇上的救命恩人,那也算是大梁的恩人,本官若是怠慢了,想必皇上也会不高兴!”

听到蔡成章这么说,陈安晏却是连忙说道:“总督大人言重了,什么救命恩人下官万不敢当,只不过当时正好遇上了皇上,将皇上送去了府衙而已。要说救命恩人,总督大人一路护送,才是功不可没!”

听到陈安晏竟然不贪功,甚至还顺道拍了自己的马匹,这蔡成章的心理倒也颇为受用。

而他原本心中对陈安晏的不满,也都烟消云散了。

这时候,蔡成章的手下却是进来告诉蔡成章,午膳都已经准备好了。

蔡成章也不禁笑着说道:“陈大人没有用早膳,想必早就饿了!”

随后又吩咐那个手下去将薛启堂一起请来。

昨日前来迎接李琳的官差,今日一早来给李琳和蔡成章请过安之后,便都回了自己的衙门。

所以,今日只有他们四人一同用午膳。

在京城吃了几个月后,再吃苏帮菜,倒是让陈安晏倍感亲切。

昨晚的官员太多,陈安晏忙着应酬,实际上连菜都没吃上几口。

反倒是薛启堂,因为无人认识,所有人都以为他只是陈安晏或是李琳的随从。

所以,这薛启堂倒是在一个没人注意的角落里,吃了个够本。

用过午膳之后,那蔡成章却是忍不住问道:“陈大人,对于行刺皇上的案子可有什么良策?”

其实,到了这个时候,虽说也只不过是陈安晏的猜测,但蔡成章几乎已经认定了是北周和西夏所为。

所以,就算是继续追查下去,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进展。

而因为此事涉及大梁朝廷和皇上,朝廷也不可能将此案一笔带过。

所以,对于蔡成章来说,他必须要给朝廷一个交代。

其实这个时候,陈安晏跟蔡成章的想法差不多。

他很清楚,这件案子关乎朝廷和皇上的颜面,一旦处理不好,必然会被天下人耻笑。

好在在年节的时候,各国使臣并没有主动提及此事。

其实他们也担心大梁会怀疑到他们的头上。

陈安晏想了想,还是觉得此事应该跟李文栋商议。

所以,他在看了看蔡成章和李琳之后,还是说道:“大人,郡主虽是传旨钦差,但距离回京城还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,不如等上数日,容下官回苏州查探一番再做打算?”

按照陈安晏的想法,既然眼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,也只能一边派人将此事告诉李文栋,自己则是先回苏州看看情况。

有李琳这个钦差,所有公文都能发六百里加急,甚至八百里加急,只需数日便能抵达京城。

而李文栋也给了陈安晏一个月的时间。

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,他一方面可以等李文栋的消息,另一方面可以回到苏州看看还有没有没查到的地方。

毕竟他们也不可能一直在这里干耗着。

蔡成章听了,也只能默默的点了点头。

既然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,如今也只能这么办了。

两人又商量了一番,如今在南京似乎也没什么可查的,所以陈安晏便打算立刻去苏州。

原本按照陈安晏想法,自己一人回苏州便是,李琳还是留在南京的总督府。

因为陈安晏也不敢保证那些杀手已经全都离开了苏州。

那些杀手的武功非常了得,按照赵公公的说法,这些杀手的功夫就算不及大内侍卫,也相去不远,甚至其中有几个比寻常的大内侍卫的功夫还要高一些。

而这里毕竟是总督府,除了李文栋派来保护李琳的那些官兵和侍卫外,还有蔡成章的手下,所以李琳留在这里肯定是最安全的。

要不是因为自己要治病服药,连薛启堂陈安晏都想要留在这里。

可是,在陈安晏说出他的想法后,虽然蔡成章也有些担心陈安晏的安全,但他也知道,这对李琳来说,是最好的选择。

可李琳听了却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。

按照她的说法,她也担心陈安晏的安全,毕竟陈安晏若是就这么回去的话,顶多带上几个王府的侍卫,毕竟保护李琳才是他们的职责。

其实陈安晏自己心里知道,如今应该已经有万通镖局的人在自己的附近。

可是自己又不便跟李琳明说,否则,不论是蔡成章这边还是李文栋那里,自己都很难解释。

眼看李琳坚持,无奈之下,陈安晏也只好答应了。

毕竟李琳都已经放下话来,若是陈安晏不带她去,她便自己跟着去。

与其让她乱跑,不如让他跟在自己的身边。

那蔡成章虽说有些担心,但最终还是同意了。

不过,除了李文栋派的那些随行之人外,蔡成章又另外派了两百人沿途保护。

南京到苏州差不多有四百里。

虽说李琳是来南京传旨,但若是她想要去苏州的话,依旧能坐官船。

毕竟她可是还有督办皇上遇刺之案。

不过,陈安晏还是决定走陆路去苏州。

一来,相比之下,陆路要比水路快一些,对于陈安晏来说,自然是希望多留一些时间来追查陈文锦夫妇的案子。

二来,他们若是走水路,很难有机会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。

因为就算有什么线索,也都沉到水里去了,陈安晏他们也不可能派人沿途打捞。

所以,尽管带着这数百人,陈安晏还是决定走陆路。

虽说李琳才是钦差,可是既然陈安晏开了口,李琳自然不会有异议。

好在这些随行之人,要么是官兵,要么是侍卫,比起寻常百姓的脚力倒是要快一些。

可纵使如此,这四百里也得两日才能到。

所以,陈安晏在房间逗留了片刻之后,便直接带着李琳、薛启堂以及那些随行的侍卫和官差离开了总督府。

其实,在听到李琳想要跟着去苏州的时候,蔡成章也准备跟着一起。

不过,还是被陈安晏拦了下来。

按照他的想法,蔡成章还是坐镇南京的好。

他身为两江总督,公务自然不少。

在这样的富庶之地,自然不能出什么岔子。

原本按照大梁的礼法,李琳坐的马车可是要比寻常官员的马车更加豪华。

不过,这里毕竟远在江南,朝廷也不可能在各地都为那些王公准备马车。

所以,在得知李琳他们要走陆路的时候,那蔡成章便将自己的马车暂时借给了李琳乘坐。

同时,他也为陈安晏和薛启堂准备了另外一辆马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