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旧的(二)(2 / 2)

李彧见了立刻脸色一沉,朝着王翰采喝道:“王大人,这是怎么回事?”

原来,按照朝廷的要求,这里的官驿墙壁必须是实心的,但现在看来,里面都是空心的!

随后,陈安晏又从里面取出了几块砖石,同样是旧的!

“这个、这个……”

王翰采已经不知该如何辩解。

而陈安晏这时候又继续说道:“前些年朝廷重新翻修西南方向的城墙后,从原来的城墙上拆下了不少砖石,臣前几日得到消息,自从这里开始动工之后,那里的砖石就不见了,看来是都跑到这里来了!”

陈安晏又取了两块,拿到了陈安晏的面前。

每一块修建城墙的砖石上都刻有工匠的名字,而在这些砖石上,原本刻有名字的地方已经被磨平了。

单文柏这时候立刻朝着孙友田喝道: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本官只是两天没来,你们竟然做出这样的事?”

随后,他又立刻向李彧请罪。

不过,按照单文柏的意思,眼下那些使臣马上就要进京,所以还是等过了年节再处理此事。

他甚至还提醒,一切以大梁的颜面为重。

不过,陈安晏却表示,大梁的颜面并不需要这些来点缀,所以眼下就应该把这些房舍全都拆了。

单文柏对此却是嗤之以鼻。

在他看来,若是那些使臣来到大梁京城,发现官驿竟然这般破旧,必然会有非议,到时候损失的还是大梁的颜面。

然而,陈安晏却是早就有了对策。

这几间被烧的乃是西夏的官驿。

如今西夏已经是大梁的属国,根本不敢对此有所不满。

而且,他们这次派出的使团人数并不多,剩下的院子完全够住了!

另外,按照陈安晏的意思,北周、倭国以及高丽的的官驿也应该缩小。

如今北周国力大损,所以这次出使大梁的人数并不会太多。

另外,倭国和高丽本就跟大梁有嫌隙,若是大梁还是给他们高出其他属国的待遇,反倒是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。

陈安晏的这番话倒是引起了不少大臣的共鸣。

之前北周和西夏的国力远胜大梁周边的其他国家,所以大梁给他们的待遇也是远胜其他国家。

如今为了显示公平,大梁自然应该有所改变。

不等单文柏说话,李彧立刻表示赞同此事。

随即便下令让人将这里全部封锁,将工部最近修建的屋子全部拆除检查。

单文柏脸色铁青!

“皇上,此事事关重大,还是等臣进宫跟王爷商议之后,再请皇上定夺!”

李彧一脸不满地说道:“怎么?难道朕连这点小事都做不了主了?”

见到李彧动怒,单文柏也不好再说什么,只能立刻带着王翰采进宫去了。

在他看来,眼下恐怕也只有李文栋和齐太后能阻止李彧了。

到了这个时候,单文柏也似乎明白了陈安晏的用意。

先是水车,然后是这些砖石,陈安晏恐怕是要拿工部开刀了。

而单文柏也很清楚,如今的工部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。

虽然工部的地位在六部之中只能算是倒数,但敛财的能力却是不可小觑。

大梁每年建宫修堤、造桥补路,每一样都能有大笔银子的收入。

齐太后要跟李彧争权,自然需要大笔的银子。

虽说在过去的六部之中,最能捞银子的是吏部。

因为吏部掌管着百官的迁贬,有的人为了能买个知县都能豪掷万两,工部的那点银子在吏部眼里,只能算是辛苦钱。

只可惜,在最近这几年里,单文柏也知道,自己风头太盛,所以不能光明正大的利用自己吏部尚书的身份捞银子,否则的话,一定会被那些老臣弹劾。

为此,齐太后他们所需的银子,只能落在工部和刑部的头上。

虽然刑部也能捞不少银子,但相比之下,还是没有工部那么稳定。

因此,单文柏可不能让王翰采出事。

而这次发生这样的事情,也不能完全去怪王翰采。

因为在水车和修建官驿两件事上,王翰采一共交给了单文柏十万两银子。

当初王翰采请旨,朝廷对于这两件事一共拨了二十万两,但实际上到工部只有十二万两。

也就是说,王翰采做这两件事总共也就花了不到两万两。

所以他才会这边“省”一点,那边“省”一点。

不过,在离开官驿之后,他们并没有立刻进宫,单文柏先是回了一趟吏部,交代了几句之后才跟王翰采一起进了宫。

进宫之后,他们先去找了李文栋。

虽然齐太后贵为太后,但不论是大梁祖制还是先皇遗诏,都提到了后宫不得干政。

因此,就算是齐太后也不能左右李彧处理朝政。

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,之前还在皇宫门口跟李彧他们一起看水车的李文栋竟然不在宫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