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翻脸(2 / 2)

所以,陈安晏这时候一定要遏制住贪墨之风。

其实,对于魏王,陈安晏总是觉得此人有些让人捉摸不透。

到现在为止,陈安晏一共见过大梁的三位亲王,吴王李文栋、韩王李之仪以及魏王李元凡。

李文栋就不必说了,他现在已经是大梁最有权势的人。

平日里这位大梁的摄政王不苟言笑,也只有跟李淡兄妹二人比较亲近。

陈安晏甚至觉得,李文栋跟李淡兄妹要比他跟李彧更加亲近。

至于李之仪,陈安晏倒是觉得这位韩王爷跟他印象之中的亲王差不多。

而从他封地的情况来看,倒也称得上是一位贤王。

而魏王李元凡,陈安晏一直觉得此人工于心计,很有城府。

在每年给齐太后和李彧送来的年礼之中,一直都是用“厚此薄彼”来掩饰自己暗中支持李彧。

而且,李元凡跟广西的文武官员都关系密切。

虽然李之仪在他的封地,同样跟当地的官员有来往,但两人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
李元凡每年过寿的时候都会大排宴宴,广西的大小官员都会前去贺寿。

陈安晏亲眼见到李元凡的寿礼堆满了几间屋子。

另外,李元凡在他的王府之中修建了一座铜墙铁壁般的库房,看上去恐怕比李文栋府上的库房还要守卫森严。

相比之下,李之仪虽说每年过寿的时候也同样会设宴,但他只会请少量的官员。

而这些官员大多是跟抵御西夏有关,所以李之仪才会跟他们多有往来。

而且,李之仪也很早就立下了不收寿礼的规矩。

因此,在陈安晏看来,这两人对待他们封地的官员,一个是想要笼络人心,一个只是君子之交。

而更加让陈安晏觉得可怕的是,这李元凡远在广西,竟然能控制朝中的一品和二品大员。

卓定方就不说了,在六部之中,户部的地位可是仅次于吏部的存在。

其实,在到了京城之后,陈安晏也请万通镖局查过这六部官员的底细。

这楼怀民是在那次内乱后升任了山东巡抚,两年之后又升任户部尚书,因此,如今的六部尚书都还是先皇在位时的六位大臣。

而这位楼尚书这些年里为人低调,所行之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,并没有露出半点破绽。

陈安晏属实觉得李元凡太过可怕。

而且,陈安晏并不相信李元凡支持李彧的理由是为了所谓的国泰民安,为了皇室正统。

毕竟,李承也是先皇子嗣,同样算是正统。

所以,陈安晏猜测,这李元凡这么做,一定有着他的理由。

可他已经是大梁的亲王,其爵位已升无可升。

除非他也想当皇上!

特别是在得知了楼怀民这些年一直在给李元凡送银子后,陈安晏几乎可以断定,这李元凡恐怕也已经控制着一支十万左右的大军了。

一旦这李元凡真的别有用心,到了李彧跟齐太后他们争斗的时候,这李元凡极有可能会找机会坐收渔利。

因此,陈安晏这次放下狠话,也是想要看看他们的反应。

又过了数日,陈安晏他们又查出了王翰采的几条大罪。

但可惜的是,他们依旧没有找到那些银子的去处。

而且,王翰采的独子王奕川不见了。

原本陈安晏是让人将王奕川暂时软禁在他的房间里。

可有天早下人去送热水的时候发现,王奕川消失了。

问过之后才知道,前一天晚上有人来过。

王翰采都已经死了,这王奕川自然也算不上什么紧要之人。

所以,陈安晏他们只是在门口安排了两个官兵。

那天夜里的时候,有两个官兵找到了门口的两人,说是陈安晏出银子犒赏大家,准备了一桌酒菜。

不过,知道他们不能随意离开,所以特意把酒菜带了一些过来。

而这也的确是陈安晏常用来收买人心的手段,所以那两个守在王奕川门口的守卫并没有多想。

然而没想到的是,在吃了那些酒菜之后,他们整个人都开始昏昏沉沉的。

原本以为是酒力大,后来直接打起了盹,因此,他们也不知道那王奕川是什么时候被带走的。

陈安晏在得知此事后十分生气,重重地责罚了那些官兵。

同时,在这几天里,李彧多次传召崔时敏等人进宫问询陈安晏的案子。

不光如此,远在四川的李之仪也得知了那陈安晏的七大罪状,他虽然不便离开四川,但还是写了份折子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城。

李彧在早朝上让高公公念了这份折子。

这份折子前面倒是还好,无非是向皇上和太后请安,以及感谢朝廷对李淡兄妹的关照云云,但后面的话锋却是转得极快,几乎把都察院上下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。

要说他这个亲王不得干政,可他这折子里还真没涉及到半点朝政,因为那洋洋洒洒的几百字,都是最纯粹的骂人!

李彧没喊停,那高公公便一直念下去。

史苏平的整张脸都涨成了猪肝似的,最后还是李文栋听不下去了,叫停了高公公。